Sunday, November 16, 2008

嘿!我的笔记

恩,是我的字迹没错,我也认我的字丑,也是我没耐心的结果。当我写到第六课,我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就没接下去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能帮到你们~^^ (请点击,谢谢)

第一课 公输
第二课 大同与小康
第三课 信陵君救赵 + 第四课 报燕惠王书
第五课 世说新语
第六课 唐诗四首(李白)

Saturday, October 4, 2008

有关网站推介

学海论坛——中国文学-求助 【其中一位同学的笔记】
http://www.xuehaiblog.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78444&pid=3930939&fromuid=36761

学海论坛——你们最喜欢的tips
http://www.xuehaiblog.com/viewthread.php?tid=82630&highlight=%E4%B8%AD%E5%9B%BD%E6%96%87%E5%AD%A6

中国文学题库 巴罗国中华文学会
http://www.pbc-smkp.com/bbs/forumdisplay.php?fid=124

【茉莉花开的日子】论坛——中国文学专区
http://klkpbc.5d6d.com/forum-14-1.html

马 盛 辉 部 落
http://www.wretch.cc/blog/beh06&category_id=4661185

另外,顺便在这里一提学海论坛内的一个好重点:
作答技巧:
1)考生不可以多作题目咯(比如简答题,只叫作四题,就不可答全部6题,或者5题,考官只批改前面的那4题而已)..~
2)还有如果不怎清楚题目所要的答案,可以把有关所想到的故事内容都写进去(有关无关都写进去吧),没限制字数,所以多写是不会扣分的咯.~但翻译却不可以咯^^
3)有些课文会问作者,是免不了的,因为该文章跟作者本身的际遇有关~
4)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语句来回答是最好的~
5)不但课文要细读,还要读每一课后面的提示~
6)唐诗宋词至少会出一题语译~与白话文也肯定会出在简单题的,熟读它吧~
7)建议考生不要只选读阿Q正传或祝福咯,因为不一定是各出两题的,有可能会选出3题阿Q正传跟一题祝福的,或者相反~
8)精读归去来兮..稳拿20分~^^

Sunday, June 15, 2008

第四课 报燕惠王书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前295年)所灭(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赵武灵王时,因避沙丘之乱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

此时,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而被齐国打得大败,燕昭王时刻不忘为燕国雪耻。但燕国弱小又地处僻远,昭王自忖力量不足以克敌制胜,于是便屈己礼贤,延聘贤能之士相佐。首先礼待郭隗,借此招揽天下英才。(战国时燕昭王招贤报齐仇,向郭隗问计。他说“请先自隗始”,即:你要招贤,先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堂号为“尊贤堂”,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结果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

当时齐国非常强大,齐愍王率齐军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的势力于观津,接着与三晋攻秦,助赵国灭中山,打败宋国。扩地千余里,诸侯各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都表示臣服,齐愍王因此而骄矜自满。由于齐愍王的骄横自恣,加上对内欺民而失其信,对外结怨于诸侯,造成齐国政治局势不稳,形势恶化。

乐毅攻燕齐五年,攻齐70余城,皆为燕地,唯独莒﹑即墨未攻下。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时,就与乐毅有隙,所以当他即位以后,对乐毅用而不信。齐国大将田单探知此种情况,乘机进行反间,派人到燕国散布说;“除莒城和即墨两处之外,齐国大片土地全在燕国军队手里。乐毅能在短时攻下齐国70余城,难道用几年工夫还打不下莒城与即墨吗?其实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齐人之心,为他叛燕自立做准备。”燕惠王本来就猜疑乐毅,听了这些话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派骑劫为大将去齐接替乐毅。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他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决定拒绝回燕而西向去赵。赵惠王见乐毅归赵,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封他为望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望诸君。赵王这样尊宠乐毅,是藉以警惕燕、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骑劫寡思少谋而又骄狂自大。乐毅奔赵后,他来到齐国,一反乐毅原来的战略部署和争取齐人的正确政策,而施之以残暴,激起了齐国军民的强烈反抗。田单设谋诳骗燕军,在即墨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杀死骑劫,转而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收复齐国所失之城邑,将燕军逐出齐境,从莒迎齐襄王(愍王死,襄王立于莒)归临淄。

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军队被打败,将军被杀死,曾经占领的齐国土地又丢失了,但又怨恨乐毅奔赵、恐怕赵用乐毅乘燕吃了败仗的时候进攻燕国。于是惠王派人责难乐毅,而且向他道歉说:“先王曾以举国之兵托付将军,将军为燕大败齐军,报先王之仇,天下人为之震动,我也时刻记看你的功绩。可是刚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听信于左右而误国。我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为的是将军经年累月的暴露于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请你回来调息,并想同你共议国事。将军却误听传言,和我产生怨隙,弃燕降赵。将军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报先王的知遇之恩呢?”于是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这才打消了燕惠王对乐毅的某些偏见,便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

尽管乐毅受到不公,但乐毅也并不因个人得失而说赵伐燕,以泄私恨,而是居赵、燕两国客卿的位置,往来通好,乐毅最后卒于赵国。

点评: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证明他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家。他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要求,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的君臣情谊,为封建社会的贤人志士所向往。

*****************************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Tuesday, May 20, 2008

第二课 大同与小康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这篇大同与小康讲的是社会主义,通过孔子在鲁君致祭蜡庙时叹气,引发他对言偃说出他对大同与小康的向往。
大同是指五帝时代--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类似母系制度
小康是指三朝时代--指夏商周,类似父系制度

小康形成可能的原因:
因人类多了,一个地方容不下太多的人,结果开始分家,家庭制度从此开始了。同时,资源不能够像以前那样好好分配給每一个人,导致人们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吃饱喝足,开始为自己的利益而出发。渐渐地,因利益上的差别,出现了阶级制度。而人们开始遵守这个阶级制度,并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再以“礼”的限制来维持阶级制度。因此,为确保小康的安宁,人们都必须遵守“礼”的限制。

"名句":
“和久比分,分久必和”--指的是大同虽美好,但是久了一定会出现小康的分家。小康实行久后,人们开始向往回到大同的世界。
“礼崩乐坏”--原指的是郑国,礼节已经不明,包括祭礼的不合于古;音乐原本是使人振奋,但现在已是变成靡靡之音。

课文后面的讨论:
1. "大同"“小康”两种社会,你认为哪种好?
无标准答案,根据你自己的观点来评价"大同"“小康”的好处和坏处。但是尽量不要从大同的方向去看小康或从小康的方向看大同,强调“大同”或是“小康”的优点。
大同:人类不自私,不浪费资源,每个人都过着安定的日子。
小康:有阶级制度的产生,使得人与人之间有竞争,有竞争才有进步。

2. 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大同”,和现代人所提倡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一样吗?
不一样,孔子所说的“大同”是指人类不自私,但是现代人的“大同”还是有利益的存在。现代人所谓的“世界大同”是指人才、资源、资金和技术上的流动,使得这些事物可以和全世界分享,也就是地球村的概念。但是人才、资源、资金和技术还是基于金钱上的利益才会与全世界分享。

Wednesday, April 30, 2008

第一课 公输

4月30日下午3.00pm,我上了中国文学的第一堂课,在这里我贴上上课时所得,希望大家都受益。
作者介绍:
作者是墨翟,战国时代鲁国人。本来他学的是儒术,可是厌恶“礼”的繁琐,所以他自创的学说,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墨家的信徒多是受剥削的下层人,他们也是反对侵略,向往和平。墨翟出生在战国时混乱的时代,当时百家争鸣,各个学者挟着自己的学说,周游列国希望自己被重用,国君本身也希望从他们的学说当中得出能统一天下的方案。以下是墨子所写的《非攻》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义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严重。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义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严重。至于杀死无罪之人,剥下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义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严重。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义的。现在最大的不义要算是去攻打别人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反而随着称赞它,说他合乎义。这能说是知道义和不义的分别吗?

杀死一个人是不义的,必会有一条死罪。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义,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义,必会有一百条死罪。对此,世上贤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现在放大到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这是义。这实在因为不知道这是不义的,所以才会记载下来留给后世。如果知道是不义的,有什么理由把那些不义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呢?

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明白是不对的。大的错事如攻打他国,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别吗?!因此可知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与不义上,思想认识是很混乱的。


现在,进入课文正题。我首先介绍一下宋国的地理位置:

宋国所在的位置,是当时的战略要地。攻取了宋国,周、鲁、齐、卫、韩都很容易进攻,是征战必经之路。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楚王要“舍弃”自己的文轩去“窃取”别人的敝舆。

大略讲一下整个课文,
墨子一开始就逼公输盘说出自己是“奉行义”的,其实他知道公输盘重的是利,(公输盘本来不是楚国人,他为楚王发明了云梯,是要楚王灭了宋国,为自己建功立名)因此首先揭露他的假相,再跟着这个点死命钻,使得公输盘垭口无言。其中墨子再言辞中用了五个“不可谓”,这是排比手法,是辩论时候多用的手法义辩倒对象。接着公输盘把责任推给了楚王,然而楚王却不是个很会说话的人,所以没两下他又把责任推给公输盘。墨子和公输盘纸上谈兵一阵,公输盘是输了,吐出一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可是墨子知道,学了他的口吻,“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到后来楚王问起才告诉他说是公输盘要杀墨子。墨子早有准备,说他的弟子禽滑厘会依照墨子的方法守住宋国,所以楚国不可能攻下宋国,楚王只有打消念头。最后一句,“治于神者(说明墨子神机妙算,知道楚国很难被说服,预先安排弟子在宋国做准备),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这整句是在衬托墨子的伟大,说他这么辛苦说服了楚王,为的不是利益,也不是名声,纯粹是为实践兼爱和非攻。

课文后面的讨论:
1.墨子为什么要救宋国?
答:墨子救宋国是基于“义”,他认为攻取无罪的宋国和谬杀众多的人是不义的行为,对于不义的事,他不能坐视不理。也是基于“义”,墨子有理由辩倒了公输盘和楚王。墨子本身主张的是兼爱,他认为不管是对任何人都应该用同等的爱。因此他对宋国人即将遭殃,虽然拯救宋国人对他本身没什么益处,但基于“兼爱”的原则,他坚决拯救了所有的宋国人,实践了他自创的学说。

2.墨子用什么方法说服了公输盘?
答:一开始,墨子先发制人,逼出公输盘说自己奉行义,不随便杀人,进而说出他攻取宋国是极不义的行为,揭露公输盘的矛盾。再批评公输盘没有尽一个贤臣辅助国君的责任,使公输盘不得不把责任推给楚王。随后墨子和公输盘利用腰带和小木片作为城池和机械作战,公输盘输了,原应佩服墨子的足智多谋,可是他却想谋杀墨子,且被墨子所知晓。而墨子本身早有准备,他预先安排弟子禽滑厘驻守宋国,楚国再也不可能攻取宋国,因此楚王打消了攻宋国的念头。

3.墨子何以知道公输盘想杀他?
答:从公输盘所说的“吾不言”当中就可以知道,公输盘不能把方法告诉墨子,是因为他在之前已声明自己是奉行“义”,此时他若说出自己要杀墨子,已是不义的行为,必然会被墨子凭着公输盘的自相矛盾辩倒。加上若公输盘若又能让人信服的办法,必然当面提出,不必拐弯抹角。

**以上的回答不是模范答案,只是讨论过的结果。若要增删,请便。

Saturday, April 12, 2008

欢迎SPM中国文学考生的光临!

SPM中国文学不是普通学校的必考科,却也算是一个热门的科目。基于部分中五同学对中国或是文学的热忱,因此参加了SPM中国文学。我是因为被中国文学考试范围所吸引,加上对中国文学的兴趣,所以决定步入SPM中国文学考生的行列。由于这个科目在我校不受重视,因此我想在此与各校的中国文学考生分享在准备考试的方法或是所要注意的事物。在阅读考试范围的时候,为彻底了解其作者与背景,我从网上摘录了文章下来,当作日记贴在这个部落格,供各位考生参考。若有任何意见,可以直接用comment的方式发表。若想补充文章中的不足或是发表文章,请留言以得到作者的权力。在此谢谢各位的阅读,希望你们给予热烈的支持,谢谢!

作者名单:
小天老师
遙塵
琴羽
Forever 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