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0, 2008

第二课 大同与小康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这篇大同与小康讲的是社会主义,通过孔子在鲁君致祭蜡庙时叹气,引发他对言偃说出他对大同与小康的向往。
大同是指五帝时代--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类似母系制度
小康是指三朝时代--指夏商周,类似父系制度

小康形成可能的原因:
因人类多了,一个地方容不下太多的人,结果开始分家,家庭制度从此开始了。同时,资源不能够像以前那样好好分配給每一个人,导致人们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吃饱喝足,开始为自己的利益而出发。渐渐地,因利益上的差别,出现了阶级制度。而人们开始遵守这个阶级制度,并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再以“礼”的限制来维持阶级制度。因此,为确保小康的安宁,人们都必须遵守“礼”的限制。

"名句":
“和久比分,分久必和”--指的是大同虽美好,但是久了一定会出现小康的分家。小康实行久后,人们开始向往回到大同的世界。
“礼崩乐坏”--原指的是郑国,礼节已经不明,包括祭礼的不合于古;音乐原本是使人振奋,但现在已是变成靡靡之音。

课文后面的讨论:
1. "大同"“小康”两种社会,你认为哪种好?
无标准答案,根据你自己的观点来评价"大同"“小康”的好处和坏处。但是尽量不要从大同的方向去看小康或从小康的方向看大同,强调“大同”或是“小康”的优点。
大同:人类不自私,不浪费资源,每个人都过着安定的日子。
小康:有阶级制度的产生,使得人与人之间有竞争,有竞争才有进步。

2. 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大同”,和现代人所提倡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一样吗?
不一样,孔子所说的“大同”是指人类不自私,但是现代人的“大同”还是有利益的存在。现代人所谓的“世界大同”是指人才、资源、资金和技术上的流动,使得这些事物可以和全世界分享,也就是地球村的概念。但是人才、资源、资金和技术还是基于金钱上的利益才会与全世界分享。